中信证券:恒指向下空间有限 支持“硬科技”创新

水分测定仪

  2021年7月27日,港股市场在内外部因素共振下,出现恐慌性抛售。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法》及反垄断等趋严,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叠加媒体报道美国证监会“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强制披露中国政府干预”的强硬表态,引发海外投资者全面China risk off。我们认为,教育行业的强监管有其“公益”非营利的特殊性,并不代表VIE整体风险。中国大量“新经济”行业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的奋斗目标,而且可谓“营利”属性。在极端悲观情绪下,或引发赎回平仓等负面效应,风险的释放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目前恒生指数估值已接近1xPB水平,向下空间有限。目前宏观政策依旧呵护流动性,支持“硬科技”创新,我们等待入场时机。

  ▍2021年7月27日,港股市场遭到资金大幅恐慌性“抛售”,主要旗舰指数恒生指数、国企指数以及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大跌4.22%/5.08%/7.97%,从内部来看,日前教育产业“双减”政策落地引发市场担忧,由于本次教育行业监管极为严格,致使其他近期受到监管甚至稍有政策潜在影响的行业如地产、互联网、医药、白酒等板块均大幅下跌。另一方面,媒体报道美国证监会“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强制披露中国政府干预”的强硬表态,引发海外投资者全面China risk off。同时当前港股市场仍以外资为主,以托管数据计算下的存量外资持股流通市值占比达到24.5%,未来海外对于投资端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引发了外资的大规模出逃,相较而言,南向资金单日仅卖出13亿港元(6月28日至7月8日南向平均日净卖出近25亿港元)。

  ▍教育政策有其行业特殊性,并不代表VIE整体风险。

  尽管本次教育监管政策极为严格,引发投资者对于其他受政策潜在影响行业出现极端性监管的担忧,教育行业的强监管有其“公益”非营利的特殊性,但中国大量“新经济”行业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的奋斗目标,而且可谓“营利”属性。近期国家政策的落地主要集中在产业监管层面上,而非针对全部境外上市企业(红筹或VIE架构企业)。大量海外上市公司股价(游戏,物业,医药,SaaS等待)受到市场情绪的冲击,而企业经营层面稳定,政策担忧实质性影响有限。

  ▍情绪修复不会一蹴而就,但目前恒生指数已接近1倍PB估值,下行空间有限。

  在极端悲观情绪下,或引发赎回平仓等负面效应,风险的释放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经过半年的估值调整,恒生指数静态PE/PB已达到11.6x/1.1x,接近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低,同时均位于2015年以来50%分位点以下。行业层面春节后港股“新经济”板块中,医药、消费、科技估值分别调整30.1%/20.7%/8.6%,科技板块上半年经历了内外部环境的共振下跌,从恒生科技指数的成份股表现来看,泡沫化较为严重的互联网医疗、游戏、社区团购等近日跌幅靠前。截至7月27日,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已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未来板块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

  ▍等待入场时机,宏观政策依旧呵护流动性,支持“硬科技”创新。

  目前中国整体上处于宽货币、紧信用周期,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十四五”仍鼓励创新为主基调,强调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央行“降准”后,我们认为下半年总体货币环境是宽松的,面对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或将针对具体风险定向进行纾困。美联储下半年仍将维持扩表,随着美国经济的重启,我们预计美联储将于明年开启缩减购债计划(今年8月底的Jackson Hole会议中落地),整体全球流动性依旧较宽松,并不支持权益估值系统性下跌,我们等待入场时机。

  ▍风险因素:

  中美关系恶化,海外疫情蔓延持续超预期,中国及全球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国内流动性收紧,外资持续流出中国市场。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