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地通知!不接种新冠疫苗者停工停薪,孩子入学也受影响

励志电影 https://m.touzitop.com/xmzl/981.html

若是说起这两年来最重要的一件国际大事,那就要数新冠病毒的事情了。而随着今年新冠疫苗的逐渐普及,新冠疫苗的接种也成了很多国家稳定疫情的主要方式了。

但因为一开始国内的疫苗接种率不高,于是各地纷纷开始一刀切的政策。若是不完成疫苗的接种不但会影响工作出行,甚至还会对孩子的正常入学产生影响。

但是这样的政策无疑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为了提升接种率,广西、安徽、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多个省市都发布了类似的通告。

把疫苗的接种和居民的出行、工作都进行关联。更有甚者,部分地区还把家长的疫苗接种情况直接和孩子的入学进行关联。

国家的卫健委多次向各地政府强调政策不可过于强硬。

其实针对以上各地的这样强硬政策,国家的卫健委不止一次的强调不可以使用过于强硬的政策进行干预。尤其不能以疫苗的接种和孩子的入学直接挂钩。因为本来疫苗的接种就应该以自愿为主,这样的强硬政策一出,就会变相强制的意思。这也是相当不应该的。

因为这样的做法不但是在对成年人进行的强制性的接种,也是在侵犯未成年人的正常的受教育权。因此这样的政策一出,显然是不符合中国的法律要求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疫苗接种,就把应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拦在校园外。

疫苗的接种更多的应该是以自愿为主,不应该因强制性的政策而变成一种强制性。各地政府想用各种政策来提高接种率的本意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的方式还是不太可取的,各地政府也应该更多的采取其他政策来提高接种覆盖率。

而且也确实会有很多人选择不进行接种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而各地强硬的一刀切政策显然是没有考虑到这些,这也是这个政策另一大问题了,它忽略了很多的现实因素,过于理想化了。

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各地纷纷收回一刀切政策。

因为国家卫健委的一再强调,和来自舆论的压力让各地政府纷纷选择收回强硬政策,也做出了更多的调整。其实老百姓对疫苗出现犹豫的情况,各地政府进行催打其实也有结合当地情况的综合考虑,双方的想法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新冠的席卷到疫苗的出现,给人们的缓冲时间都是很短的。老百姓对于这样陌生的事物出现犹豫和踌躇,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网络上关于疫苗的解读和信息也越发的多,不实信息也是被疯狂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加重人们的担心。

但是新冠病毒作为传染性极强的一种病毒,不但会危害到自身的生命安全,也会影响到社会,集体的健康安全。同时新冠疫苗此时是作为免费的公共疫苗,在现实情况允许下,我们还是应该主动承担起一个公民维护社会安全的义务,主动积极的去接种疫苗。

增加民众对于新冠疫苗的正确认知。

因为现在网络信息发达,人们会不由自主的从网络上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这样的信息自然是有好有坏,有真有假。而政府想从根本上打消人们的顾虑,就要让人们对于疫苗有更正确的认知。

因此依托于各种平台的科普视频、科普文章都是可以让人们更正确的认识到疫苗的作用。当然也不用过于回避副作用,人们的恐惧来自未知,从来不是危险本身。

明确不宜接种的人群界定,规范疫苗的接种禁忌并传达到位。明确疫苗中各种活性成分的过敏情况,分辨不宜接种的人群。把疫苗会造成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明确不建议接种人群和建议接种人群。

把接种留观政策认真落实到位,让接种者的安全得到最大保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民众认识到疫苗的可靠性,和政府的公信力。对各地政府后期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高也才会有更多的助力。

总结:

从新冠疫情的出现到蔓延全国,直至席卷世界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在被新冠疫情阴影笼罩的这两年来,很多国家,很多人民都为此胆战心惊。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包括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而新冠疫苗的出现正是为我们找到了这样的一条路。但新的事物的出现总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我们可以犹豫,也可以踌躇。但我们也要知道我们是中国公民,新冠不但威胁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威胁公共安全。因此接种疫苗不但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公共安全负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