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的衰落

白癜风问答

1988年,有一位人大经济系研究生班毕业的江西泰和年轻人,南下来到了广东。

次年3月份,这位年仅28岁的年轻人被中山市怡华集团看上了,聘任为属下的日华电子厂厂长。工厂挺小,坑却很大,他看着亏损了200万的厂子发愁。

他决定做电子游戏机,取名“小霸王”。

这个年轻人,叫段永平。

五年时间,段永平将小霸王从负债累累的泥潭中拉出,变身营收十多亿的国民游戏机。众多80、90后的童年记忆《魂斗罗》《超级玛丽》等,都是当年小霸王上流行的游戏。

面对地方企业的体制激励机制落后的问题,这时,段永平提出了“改制”。但是,思想略显保守的怡华集团高层,拒绝了这个要求。

段永平便于1995年离开小霸王了。

他来到东莞成立了步步高,又孵化出vivo和OPPO,成了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

再后来,段永平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中国第一位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企业家,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导师”,做投资人动辄获得100倍以上的投资回报,包括重仓苹果、茅台、腾讯、网易、拼多多......

中山,却与这位企业家完美错过了。

失去段永平的小霸王,就像没了灵魂支柱,渐渐地走上了下坡路。直至近日,小霸王已被申请破产重整。

没留住企业家们,错过了一批巨头企业,这是中山发展的一个缩影。

1

光荣与梦想

在段永平来到广东的前一年,中山的名声已经广为人知。

1987年,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王志纲和他的同事在珠三角跑了一圈,写出一篇题为《广东跃起四小虎》的报道。

这篇报道犹如一颗惊雷炸响了。

从那时起,中山便和顺德、南海、东莞并称为“广东四小虎”,名震全国。

当时中央提出加大开放,广东主要城市全线开放,整个中国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正缺少这样优秀的市场经济样板。

大家盯着的深圳、珠海特区,有着“特殊政策”优势。反而是深圳和珠海之外的其他珠三角城市,更有创造力、更有活力、更具学习参照对标条件。

他们是撸起袖子直接干,很多是由农民群体直接进入制造业,并搞得风生水起。

“广东四小虎”给全国好好上了一课。

虽都是市场经济,但“四小虎”各有特点:

顺德是乡镇企业大发展,既接“地气”又有“活力”;南海主要发展个体经济,全民致富;中山是地方国营企业,在规模上占优势;东莞走的是“借腹生子”“借船出海”的道路。

以地方国营企业为主的中山,已经涉及到规划、设计、整合资源、管理、现代化大企业之类的东西。

东莞那时还是“草莽时代”,中山更像是个将军。

中山也一直是港资很青睐的地方,大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宾馆就在中山,那还是1980年的事。

霍英东和何鸿燊共同投资的中山温泉宾馆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的第一个阶段是在珠三角实现的,“广东四小虎”对整个中国经济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和推动。

中山的先锋色彩,定格成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2

错失良机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工业化迎来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第二阶段,主要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二十一世纪初。

第一阶段结束了,短缺经济时代也过去了,部分产品出现过剩,特别是制造业,开始转向以营销为王,品牌成了很重要的话题,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很重要的一个“火车头”。

在“四小虎”中,本来最有条件的应该是中山。

中山这个地方,也真的很神奇。短短十几年时间,涌现出多个红极一时的品牌,还有那些少年英雄般的年轻企业家们。

这里面,胡志标是个典型。

跟人大经济系毕业的段永平相比,农民出身的胡志标实在要“卑微”得多了。

他没有读过几年书,很早就出来“跑码头”。他对家电有一种天然的爱好,从小就以组装半导体为乐,又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松下幸之助的自传,竟梦想着要当“中国的松下”。

偶然机会,胡志标接触到了VCD。他当即赴香港,跑上海,招兵买马开发VCD。1995年7月,他生日那天,新公司成立。

那时张学友的《每天爱你多一点》刚刚登上流行歌曲的排行榜,爱唱卡拉OK的胡志标说,“就是他了,爱多”。

草莽出身的胡志标营销手段很凶猛。

在“寸土寸金”《羊城晚报》上,连续4天报了报纸1/2的通栏;花了450万找成龙拍广告,几乎是爱多一年的全部利润;以8200万争得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后的5秒标板......

27岁的胡志标带领爱多VCD创下27亿的产值;“爱多VCD”红遍大江南北,一度是中国家电行业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然而,2000年胡志标便因资金问题被警方逮捕了。

爱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辉煌走向破灭,仅仅只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

这时期,红极一时的中山品牌还有乐百氏,一度比娃哈哈更成功,也随着创始人何伯权的离开,迅速走下坡路。

和段永平很像,何伯权后来也成了很成功的投资人,投资过7天连锁、久久丫、爱康国宾、喜茶等。

胡志标与爱多、何伯权与乐百氏、段永平与“小霸王”,以及威力、金正、帝禾......

中山为什么一再错过?

为什么中山留不住企业家,发展不起来品牌?

反观“四小虎”中的顺德,90年代初乡镇企业顺利实行了改制,成就了美的、碧桂园等世界500强企业。

东莞,也生长出了步步高系等品牌,OPPO、VIVO知名度享誉全球。

再看中山,当年的地方国营大企业基本上都不在了,当年的少年英雄企业家们,也早已随着他们的梦想离开。

错过中国工业化第二阶段机遇后,中山逐渐走向下坡路。

3

消失的改革红利

进入新世纪,中山着急地想出路。

错过了不少有望崛起的品牌企业,但还是要靠工业。

2000年后,中山提出“工业强市”的指导思想。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引导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由此,中山诞生了一批专业镇,这些镇区以市场为导向,众多的中小企业为降低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在一定空间地理上紧密聚集。

这样的确有力地促进了产业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了中山镇域经济强势崛起。

然而,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这种“小马拉大车”的专业镇模式弊端逐步显现。

中山的产业大部分属于传统产业,产业较为低端。特别是在2008年后,受累于国际出口环境不佳,竞争力普遍下降。

随着早年改革红利消失,“红极一时”专业镇发展模式不再好用,中山逐渐成为“政策洼地”。

大部分企业小而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也没有独特的增长优势。

2010年前后的产业转型升级大机遇,中山再次错过了。

4

最失落的十年

近十年来,是中山最失落的时期。

2010年,中山GDP仍排在广东省第五,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

十年间,中山GDP相继被惠州、珠海、茂名、江门赶超,昔日四小虎的风光已不再。

中山的困境越来越严重。

有一个原因,是珠三角不少城市共同的困境,那就是土地难以为继。

中山土地面积仅有1783平方公里,在珠三角排名倒数第二,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由于早年镇区产业式粗放发展,整个城市面临“无地可用”。

2017年中山土地开发强度逼近30%,小榄、古镇、南头等工业重镇,国土开发强度甚至超过70%,远超30%的国际警戒线。

地理位置和政策,也至关重要。

这可能是中山落后于东莞、佛山、珠海的重要原因。

中山既又没有特区的政策支持,又不像东莞和佛山那样能承接到广深高端产业外溢,因此产业转型愈加困难。

另外,东莞与中山都是以镇域经济发达著称,中山主城区辐射力更是不高,难以统领全市发展。

还有一些人为因素:本地人“小富即安”的心态明显,体制内思想僵化,营商环境在珠三角垫底,领导更换频繁......

随着改革色彩热活化,经济失速,中山本土企业,也在不断迁出。

雅居乐,总部从中山三乡镇,迁到了香港;

欧普照明,从中山古镇,迁往了上海......

5

中山,向何处去?

中山不是没有找出路。

提出“广东四小虎”的王志纲有一个观点,一个地方要发展,关键是要将自己的最大价值挖掘出来,这就是“找魂”。

特点越明显,越能吸引人。

中山也打过“伟人牌”“华侨牌”“旅游牌”“生态宜居”和“专业镇”牌等,中山的城市战略定位到底是什么?

旅游、生态宜居这些,就拿邻居珠海相比,不管是海岸线还是环境,其实中山并不算突出,何况珠海还有张“澳门牌”。

要搞旅游,就一定得搞出特色。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到现在,中山环境一直保护得很好,其实是能有一番作为的。

中山的餐饮也是优势,中山菜声名远播,可没怎么听说过东莞菜、珠海菜。中山是有品位的。

伟人这个大IP,用的也不够好。

就拿中山大学来说,广州有校区,珠海也有,深圳也有,唯独中山没有,像个笑话。

中山,可能还是得从产业升级上想办法。中山制造业基础是好的,但又不是无限制的工业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的第三个阶段,更注重品牌化,高科技化,其背后需要强大的产业和人才支撑。

中山应该对于新兴事物有一种更加敏锐的嗅觉。

要讲究精细化,往生产、生意、生活去做。中山是有条件成为世界级的奢侈品、生活品的品牌生产之地的。

这方面中山比其他“小虎”更有优势,但这就需要善于学习,善于把自己的生活和品味融化到产品和服务上。

做到这一点,中山的工业怎会没有未来?

6

黎明到来

黎明静悄悄,历史性的契机也许即将在中山面前“爆炸”。

2015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许可”,深中通道项目终于从计划成为不久的将来。

这是中山划时代的机遇。

一直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中山很难接受到深圳、广州等核心城市的直接辐射。

面对着珠江入海口,望洋兴叹。

2024年深中通道开通后,将打通珠江东部和西部,直接对接深圳和东莞。

大湾区聚集了巨大的能量涌动,这时中山就会完全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吐故纳新。

深圳的2000多万人口,相当多的高精尖人才都渴望半小时“改天换地”,就半小时就可一步到了中山。

这是很大的机会,不光是过来买点房子的问题。

人过来了,带来的是他们对生活的向往,是两个城市间更多的合作。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有一个战略机遇期,深中通道的打通就等于是把东部强大的势能引到西部来。

中山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成为大湾区高水准的生活平台、休闲平台。

有人讲深珠通道的概念,把中山房价都炒高了。其实这是正常的,房价很大程度上,是对城市未来预期的体现。

中山,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你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