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 加速培育新型有创新能力种业企业

澳门无创亲子鉴定

  “在进行育种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以及诸多客观条件支持,同时培育、筛选出一个好的品种要经过多年的改良选育,培育周期也必然很长,随之而来的资金量需求大,资金占用周期长,这些是目前进行育种工作的主要困难。”重庆文理学院教授赵立军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简称“《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

  就支持育种产业发展方面,《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质资源库建设,支持育种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实施农作物和畜禽等良种培育、育种关键技术攻关。

  赵立军认为,乡村振兴对我国育种产业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来看,国外已经垄断了国内多个经济作物种子供给,国内每年花在种子上面的资金巨大,同时,国外市场控制着许多较为重要的育种技术,所以我国也在对育种工作推进方面进行重点加强,比如对基础研究提供资金支持等等,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地方特色,选择符合自身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根据育种需求制定相应政策等等,归根结底是一定要培育出属于我们、适合我们自己的种子。

  同时,《乡村振兴促进法》内容还指出,鼓励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优良品种推广,建立并实施种业国家安全审查机制,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东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王刚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生物育种与国际一流水平之间存在代差。

  “国内正处于2.0(表型选择)向3.0(分子育种)升级的阶段。国家一流水平是4.0,即利用市场和种质大数据进行育种编辑、设计。”王刚毅进一步表示,要促进国内种业向更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基础研究、产品创制、示范推广、产业化等流程来培育新型有创新能力的种业企业,理清政、产、学、研、用之间的关系。

  对于目前国内育种产业已经取得的成果,赵立军表示,多年以来国家对育种产业十分重视,比如建设海南的育种基地等等,使得这几年我国在育种技术上,已经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在先进育种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我国整个的育种气候环境即自然客观条件比较优良,再加上种子的经济效益比较高,企业对它的投入也比较大,所以现在我国育种技术的进步速度很快,原来好多需要依靠进口的种子品种,现在有一些已经在使用我们自己培育的种子了。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国内育种产业取得诸多成果的背后,是众多企业连年保持加大研发投入所付出的努力,在A股市场种子板块(按中信行业分类)9家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中也有所体现。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上述9家上市公司2018-2020年的研发费用合计分别为2.84亿元、3.91亿元和4.39亿元,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对此,王刚毅表示,国内种业从2.0向3.0升级的阶段导致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加大,同时,种业组织体制的改革也在尽力摆脱过去一味依靠政府投入的初创期,资本进入也为种质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行业内的企业也应该具备对育种技术的基础研究能力和产业化基础,以及可以带来持续收益的价值链。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