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乖乖女的恋爱更容易失败

支付宝充值香港7-11

你想要的答案都会在爱与被爱中呈现。

文|涂一乐

最近在帮相亲的小姐妹出谋划策。

她现在在上海读研究生,按理说完全不必急着靠相亲找对象。“但对方条件很好。”她跟我解释,说对方是学医的博士,上海当地人,家庭背景也很好。

“感觉各方面都挺好的,我想试试。”她兴致勃勃。

但没过几天,她又说,“我下头了。”

而下头的原因是,她发现这个几乎符合她所有择偶硬条件的男生,很自我。

她说,她也是经过这一次才发现,她真的很难忍受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男生成为她的伴侣。

事情是这样的:两个人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男生是比较主动的。看得出来每天都在抽空找话题聊天,还推进着两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在我朋友说她对一个画展感兴趣之后,主动买了两人份的票,约好一起去看展。

我朋友窃喜:“这么主动,大概就是对我有兴趣吧?”

可好景不长,有一天男生突然人间蒸发了。不仅早安的问候消失了,发消息也没有回复。关系冷了两天之后,他突然发消息,说不然两个人还是算了,不要再继续了。

我朋友一头雾水,气得没有回消息。

结果第二天的傍晚,他又给她打电话道歉,说是因为他这些天课题被导师批评,心情状态不太好,才说了气话。

“现在我课题过了,心情好多了。对不起啊,下周一起去看展吧。”他语气轻松,仿佛一切都没发生。

朋友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怎么形容呢,她说,比自己想象中会生气的程度,还要生气很多。虽然男生求和的态度很诚恳,有那么几秒钟她也心软了,但一想到自己被他完全忽略、排除的时间里,她是怎样被他实质性地放弃的,就觉得这一切毫无尊重可言。

感受到对方极度自我的一面,短暂的相亲经历就此终结。

她消气之后跟我感慨,说以前她真的觉得,只要对方家庭条件好,本人学历高,就是她的理想型。看着别人在情场扑腾挣扎,她,作为一个也算学霸的女孩,私下不屑想,那是你们喜欢的人“不够好”。

但经过这次的经历她才发现,原来自己更在乎的,是一份能被珍惜和尊重的爱情。在一开始,她以为自己只需要对方完满的条件——这些条件能筛选出对方一些些人格特质,比如独立、上进、清醒......她以为有了这些,怎么着都不会差。

真的试着去在一起她才发现,受不了对方是精致的利己者,受不了对方自大到以为自己掌握了感情的开关键和进度条。

大力给我讲过一个词,叫“人海浮沉”——就是,比起思考和反省,更多在和人的交往里,实打实地习得生命体验。跟人细密交会、品味真实的人性,从来都是一个庞大的功课,几年后这些经历缓缓沉降,融入内心,成为构成你的自我的要素。像是一个极端复杂的关卡,完成后会随机发放或多或少的经验值。

所以挺大一部分女生,感情其实都会终结于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她们缺少的,或许就是往人海里纵身一跃的经历。

有很多类似于“乖乖女喜欢上一个完全不匹配的人,仅仅因为对方甜言蜜语”的故事,其实也是前者经历太少,过于纯白,没有参考的坐标系,把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得到视为稀有。

但在真实的,跟别人的命运线相撞的过程中,你才会知道人和人的交会意味着什么。

其中的痛苦和刻骨,都是在把你推向你真正想要踏足的理想关系。

朋友以前总说自己其实不在乎钱和家庭背景,只想找一个“爱音乐、懂艺术”的浪漫主义者,“酷酷地”一起恋爱结婚。后来她在音乐节偶遇了一个男生,聊什么都很契合,于是迅速确立关系,但交往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对方是个标准的“音乐节浪子”。受不了他每个月花三分之二的工资看各类演出,还在交友软件跟一大把女生不明不白后,她提了分手。

再浪漫的恋爱幻想都会落到现实。

而现实中恋爱的意义是,你能在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感受到自己对恋爱真正的需求和标准。

真实的相处会让爱的需求变得更明确。就亲自去生活,去爱吧。纸上谈兵得来的,终归是浅显而粗陋的。

我们总是在看偶像剧的时候,觉得自己喜欢拧巴深奥的万人迷男主角,看生活剧,又觉得自己适合烧菜洗衣的经济适用男。但现实是,你都没感受过爱与被爱。

完美对象是很难在想象中造就的。只有和他一起生活,一起度过一些或艰涩或甜蜜的日常,去尝试过,体验过,才能明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怕什么破碎呢?爱本来就不全是光鲜亮丽的美好。酸甜苦辣七情六欲,只有亲自尝过了才能叹一句酣畅淋漓五味杂陈。就像面前摆着完美的一副食谱,成品的图片看上去色香味俱全,可只有你自己动手去做了、尝了,才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合。

就试试呗,去恋爱,去尝试,去感受,你想要的答案都会在爱与被爱中一一呈现。

图|《一呼一吸》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的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