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不能让农村八九十岁老人劈柴做饭的画风,暗含何种玄机?

代发工资 https://www.shsxjy.com/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图源:中国网)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地在加深,根据国家2021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了2个亿,占到总人口的14.2%。社会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养老政策也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情况与挑战,国家未雨绸缪,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国新办举办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我们不能够在最基本的需求没有保障好之前先去搞“诗和远方”,不能让城里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成为“需求孤岛”,也不能让农村老年人八九十岁高龄还要自己劈柴做饭。欧晓理的这番讲话,暗含了什么玄机呢?说明了我国城乡养老政策,会发生哪些显著的变化呢?据我的理解,可能会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一般化、扁平化、抽象化的养老服务现状将会得到改善,个性化、具体化、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措施,将会得到加强。欧晓理在发言中指出,要改变过去停留在“发通知”“开证明”的服务层面,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推动多层次多样化为民服务下沉社区。“我们要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务逐步覆盖80%以上的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能达到100%。”这样使城乡养老服务更加具体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真正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

第二,社会化、企业化的服务机构与服务体系将得到健全和完善,不仅为老人也为社会全员创造和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服务。从欧晓理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新时代的社区,不单是面向老年人,而是全龄人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社区每个居民的需求都将受到重视与关注。国家将秉持全龄友好理念,以家政进社区为牵引,以企业化、社会化服务为导向,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健康、文化、体育、维修、助餐、零售、美容美发等社区服务,构建24小时生活链和15分钟生活圈。这样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起居与生活问题,也确保了全社会成员的高品质生活服务问题。

第三,特殊困难人群和托幼养老会得到更多的关怀与照顾,服务重点将向老、幼、残群体倾斜。从欧晓理的谈话中我们获悉,国家将从“十四五”开始到2035年,一方面,不断加强对空巢、留守、高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人的关心与关爱,解决这些特殊困难人群的日常需求以及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好地服务保障。同时,加强托幼事业的发展,做到“幼有所托,教有所学”,把以“一老一小”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使社区社会化服务步入新的境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