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2 年2 月21 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对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保险资金入局养老产业给予高度关注。
同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3 月1 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在原有6 家试点公司(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太保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基础上,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加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规划》构建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度框架,提出具体目标和任务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国家卫健委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我国有约1.9 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00 万人,认知障碍老年人超过1500 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提速,将有更多老年人需要面对“长寿不健康”问题,催生出巨量的老年医疗健康保障需求。《规划》基于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基本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格局”,明确提出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计划在2025 年达到900 万张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等9 项具体目标。
同时,《规划》部署了9 方面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等,本报告对涉及保险行业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汇总。
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商业养老、长护险发展有望提速《规划》多次强调商业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足以显现国家在养老服务保障方面的重视程度,有望加速推进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和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促进险企积极探索“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模式《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进一步“支持建设专业化养老机构”、“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并要求“到2025 年,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或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总体来看,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化机构养老,倡导医养结合,对主要上市险企开展“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养老社区”布局形成政策利好。
国内主要险企,自2014 年开始逐步在健康险和养老保险领域积极探索保险保障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结合的业务布局,探索“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养老社区”的业务模式。未来,具备跨产业资源整合能力的大型上市险企将会有更大发展优势,健康管理服务将成为竞争新高地,也将为新一轮业务增长提供重要动力来源。
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2021 年5 月,银保监会宣布自6 月1 日起,允许6 家公司(人保寿、国寿、太平寿、太保寿、泰康人寿、新华寿)在浙江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养老保险试点。此次《通知》明确进一步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即自 2022 年 3 月 1 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至全国范围;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原有的6 家人身险公司基础上,新增人保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平安养老、新华养老、大家养老、恒安标准人寿、国民养老保险公司 10家养老保险公司,试点主体增加至16 家。此次试点扩容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拓展保费规模,将进一步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
估值与投资建议:
总体来看,《通知》的出台,由于商业养老保险保费占比不高,短期对寿险负债端影响有限;长期随着《规划》等相关利好政策出台和落地,将有助于增加养老保险产品供给,提升寿险长期价值。当下市场“高低切换”,保险股迎来难得的估值修复期,中长期看好估值修复,仍需重视配置价值。同时,还需密切关注海外地区的疫情发展、美联储利率动作及中美关系走向。此外,从交易层面看,保险板块基本已呈现低估值,主要上市险企的P/EV 处于0.42-0.65 倍之间。在市场风格切换背景下,保险板块符合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选择。
个股角度,重点推荐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关注中国太保、新华保险。
风险提示:中美摩擦加剧风险;中美利差持续收窄风险;SEC 暂停中国公司IPO 注册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恒大事件等处理不及预期风险;股市系统性下跌风险;监管趋严风险;肺炎疫情持续蔓延风险。
(文章来源:长城证券)
文章来源:长城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