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两会时间,这些问题你知道么?

果果 http://hbmingxinhz.com

(原标题:中国进入两会时间,这些问题你知道么?)

全国两会为什么一般在3月召开?

作为中国年度政治“例会”,全国两会一般在3月举行。1989年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确定了全国人代会在每年一季度举行。而在3月召开,除了蕴含中国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寓意,也有现实基础。

批准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是全国人大的重要职责。实践中,每年一季度的预算支出较多,占全年支出的三分之一,因此,全国人大批准预算不能太迟。而财政年度以自然年度计算,如全国人大开会太早,相关数据统计不上来,依据前一年度的情况制定预算会不准确。会期在3月,可合理兼顾二者需要。

尽管全国两会一般在3月召开是“惯例”,却并非一成不变,而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如2020年,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国两会就推迟至5月下旬举行。虽然会期变短了,但议事效率不减,两会职能不减,“精简版”的全国两会开成了“精华版”。

政协会议为什么一般先于人代会开幕?

两会,这个在中国已家喻户晓的词汇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名称,通常是对1978年以来每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自那时起,两个会议会期基本同步,而且对国家运转都非常重要,故简称作两会。全国政协会议一般比全国人代会开幕时间早,这虽然没有成文规定但已成惯例,主要也是为了保证政协履行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更早开幕就便于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人大会议,参加对政府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等全国人大会议文件的讨论。可以说,把协商纳入决策过程中,决策前进行充分的协商,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和优势所在。

哪些法律草案要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

哪些法律草案需要由全国人代会审议?这一问题,在立法法中可以找到答案。根据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此以外的法律。

什么是“基本法律”?从法律的性质上看,“基本法律”对某一类社会关系的调整和规范,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应当具有全局的、长远的、普遍的和根本的规范意义。

实践中,宪法、立法法、民法典等法律案均通过了全国人代会的审议。这些“基本法律”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而从本质上讲,对基本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就是最高国家权力的体现之一,它理所当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加强全国人代会的立法职能,也是实践和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

编辑:陈昊星

责编:周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