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能源危机背景下 海外能源短缺对有色金属供应影响分析

外链购买

  主要观点:今年能源短缺是全球性问题,天然气、煤炭价格大涨推动电价快速上行,欧洲锌冶炼厂因为亏损不得不减产,电价对有色成本的影响排序来看,铝>镍>锌>铅>锡>铜。从能源价格,以及电力在有色成本中的占比两方面来测度,能源短缺对有色金属供应影响顺序为:锌>镍>铝>铅>铜>锡。

  主要内容:

  有色冶炼减产为什么发生在欧洲:今年,能源短缺是全球性问题,天然气的短缺更为明显,欧盟天然气资源贫乏,大量依赖进口,受限于管道和LNG产能,天然气进口国和出口国价差大幅拉大,进口国价格涨幅巨大,而新能源发电出力不足,天然气紧张蔓延至电力领域,电价大幅上涨,有色冶炼成本推升,企业开始减产。

  电力短缺对欧洲有色冶炼的影响:从欧洲电力原料成本在有色价格中的占比来看,铜、铝、锌、铅、电解镍/镍铁、锡分别为2%、81%、19%、7%、18%/31%、5%,铝、镍、锌价格更容易受电价影响,由于欧洲铝、镍产量主要分布在挪威、冰岛等资源丰富的国家,能源短缺对当地电价影响有限,减产较少,锌、铅、铜主要分布在高电价地区,所以锌就成为有色减产的主力,也推动锌价的大涨。高电价国家的铝和镍的冶炼厂也将承压,未来可能会面临减产。

  未来哪些地区电价压力大,有色品种影响如何:从能源结构和贸易来看,主要经济中,日本、韩国等资源贫乏国家,电价压力会比较大,两国锌、镍产量合计在全球占比分别为10.1%和8.9%,原铝产量几乎忽略不计,如果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铝和镍供应可能会受影响。

  从全球有色冶炼分布来看,铜、锌、铅主要分布在消费国家,大部分国家能源比较短缺,而锌价电力成本较高,所以供应受影响最大,铜、铅因为电力成本占比较低,供应受影响相对较小;电解铝基本分布在资源丰富,电价低的国家,这跟目前国内铝产能选址逻辑一致,而今年化石能源丰富与贫乏国家的电价差非常大,资源国电价涨幅不高,所以铝供应受影响相对较小,减产主要会发生在高电价地区的小冶炼厂;镍在资源国和消费国均有分布,镍在日本、韩国、英国等高电价国家有分布,这些地区生产可能会受影响,锡主要分布在能源丰富的国家,受影响最小。整体上,能源短缺对有色供应影响的排序为:锌>镍>铝>铅>铜>锡。

  投资建议:锌、镍、铝逢低做多;铜、铅等待中长线偏空的机会。

  风险因素:北溪2号管道进展超预期;疫情变动超预期;能源短缺不及预期。

  正文

  一、有色冶炼减产为什么发生在欧洲

  1.1 欧洲天然气发电占比高,电价持续攀升

  今年2季度开始,欧洲电力供需逐步趋紧,特别是8月底以来,电价大幅上涨,冶炼厂成本大幅抬升,企业利润承压,10月中旬,大型冶炼公司宣布调减产量,引发市场剧烈反应。有色金属的减产发生在欧洲,说明欧洲冶炼成本处于全球的高位,利润压力也最大。

  电力属于二次能源,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需要通过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电力的紧张归根结底是一次能源的短缺。目前全球的电源既包括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比60%,也包括水电、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占比26%,化石能源仍然是电力供应的主力。

  近些年来,碳减排是全球热点,主要经济体都开始公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几乎是各国政府的共识,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投资下降明显,产能扩张缓慢。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央行开始放水,经济开始复苏,电力需求走强,而新能源发电出力不足,化石能源供应又受产能限制,能源短缺问题凸显,天然气和煤炭价格大幅上行。

  水电、光伏、风电等可再生电源发电原料为自然资源,现金成本几乎忽略不计,生产成本主要体现在折旧,发电成本固定。煤炭、天然气、核能发电,原料成本占比较高,发电成本受原料价格影响较大。化石能源发电主要以天然气和煤炭为主,根据欧洲天然气和煤炭的价格,以及相应的发电效率进行测算,天然气发电成本要远高于煤炭,但由于天然气单位热值的碳排放要小于煤炭,而欧洲又是碳减排的急先锋,所以即使天然气资源禀赋较差,成本又高,本世纪开始,欧洲也积极使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对比欧洲和亚洲的电源结构可以发现,欧洲电源主要以核能、新能源和天然气等为主,亚洲主要以煤炭、水电和天然气为主,欧洲电力成本更高,亚洲因为煤炭发电是主力,电力成本较低,形成发达国家用“贵”气,发展中国家用“廉”煤的能源结构。今年化石能源短缺是全球性问题,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推动电价大幅上升,但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发电的边际成本的格局未变,天然气发电占比高的国家,电价上涨风险会比较大。欧洲此次电力价格大涨,主要因为电力需求较强,新能源发电又不足,而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燃气发电成本大增,天然气的短缺引发电力的短缺。

  1.2 天然气供应短缺,进口国价格涨幅巨大

  天然气的生产国跟消费国分布基本一致,全球天然气贸易量占比并不高,从天然的消费和生产分布来看,俄罗斯、卡塔尔、澳大利亚、挪威、美国是天然气的主要出口国,欧盟、中国、日本、墨西哥是主要的天然气进口国。从贸易流向来看,俄罗斯、挪威采用天然气管道,美国、卡塔尔采用LNG船向欧盟供应天然气,卡塔尔、澳大利亚采用LNG船向中国、日本、韩国供应天然气,中国也通过西气东输管道,从中亚进口天然气。一般情况下,管道天然气的运输成本要低于LNG运输船,今年管道气价格的涨幅也明显低于LNG天然气的涨幅。

  今年,全球天然气供需持续紧张,不管是天然气生产国,还是天然气消费国,天然气价格均上涨明显,今年NYMEX天然气期货从2.5美元/百万英热,上涨至5.0美元/百万英热,价格翻了一倍。

  相较整体供需紧缺而言,天然气的区域性矛盾更为明显,进口国的天然气价格涨幅要远远高于出口国,英国、日本等消费国天然气价格,从年初的6美元/百万英热,涨至目前的超过30美元/百万英热,价格翻了4倍,进口国与出口国价差,也从年初的4美元/百万英热,大涨至26美元/百万英热,价差翻了5倍多。天然气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价差巨大,主要因为欧洲北溪2号管道迟迟未投运,而LNG产能又受限,欧盟作为天然气进口的最大地区,天然气价格自然也涨势凌厉。

  所以,在全球天然气短缺的背景下,欧洲天然气发电高占比的电源结构,以及贫乏的天然气资源,导致今年欧洲电价大幅上涨,高耗能行业成本大幅抬升,企业不得不下调产量。

  二、电力短缺对欧洲有色冶炼的影响

  2.1 铝锌镍电力成本占比较高,铜铅锡相对较小

  有色金属因为冶炼方式不同,生产过程中耗电量差异也比较大,从单吨耗电量来看,铝、镍、锡均超过10000KWh,镍铁耗电量更是超过30000KWh/金属吨(镍产品种类较多,不同工艺能耗差异较大),铜、铅耗电量较小,未超过1000 KWh。从电价在成本中占比来看,铝、镍、锌受电价影响比较大,铜、铅、锡受影响相对较小。

  从天然气测算的电价成本,在有色价格的比重来看,铝价受电价影响最大,占比达到81%,电价上涨对铝价推动更明显,电价成本每上升1%,铝价上升0.8%;其次是镍铁/电解镍,占比31%/18.4%,再者是此次减产比较严重的锌,占比18.8%。而铅、锡电力成本占比6.6%和5.1%,比例较低,铜更是不到2%,所以电价的上升对铅、锡、铜的价格影响比较小。

  2.2锌成为欧洲减产主力,铝镍影响相对有限

  欧洲有色金属产量在全球占比相对较低,锌、铜、铅产量占比超过15%,铝、镍产量占比约10%,锡产量占比不足5%。10月13日,比利时公司Nyrstar宣布关闭欧洲的3个工厂,之后,嘉能可也宣布将减产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锌冶炼厂,进行错峰生产。有色金属中,铝、镍、锌受电价影响较大,而欧洲这些金属的产量占比也较高,减产对有色市场冲击比较大,但目前欧洲还未出现铝和镍减产的消息,这主要与锌、铝、镍的产量分布以及当地的能源结构有关。

  锌冶炼减产主要发生在西班牙、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这些国家除了德国之外,天然气发电在电源结构中占比都很高,荷兰天然气发电占比59%,意大利占比48%,西班牙占比27%,发电成本比较高。而铝、镍主要分布在挪威、冰岛、芬兰等油气或水利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这些国家电力成本相对较低,所以铝和镍的减产消息也比较少。发电成本比较高的荷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铝和镍占比很低,但这些地区的铝和镍的小冶炼厂,后续可能会有减产,整体上,欧洲铝和镍的产量受影响较小。

  我们认为,海外电价上升对有色金属上下游的影响,与国内的限电限产并不相同。国内对有色金属上下游的限电限产政策,导致有色冶炼和下游的加工企业的产量均下降,有色的供应、需求均走弱,价格的走势更多依赖于上游和下游限产力度的差异。而海外电价上升,导致有色金属冶炼的减产,更多是供应的收缩,虽然下游生产企业的电价也会上升,但由于下游耗电量不高,且上游减产导致的涨价,下游会向终端传导,传导不畅之后,才会向上游负反馈,所以同样是缺电,我们认为电价上升对有色金属价格的支撑,要强于限电限产政策(如果上下游限产力度一致的话)。

  三、未来哪些地区电价压力大,有色品种供应影响如何

  3.1 日本、韩国电价压力较大,锌、镍供应可能受影响

  从全球天然气贸易来看,除了欧盟之外,亚太地区也是主要的天然气进口国,天然气进口主要就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区。中国的电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天然气占比3%,并且天然气除自产之外,进口气也是以管道气为主,LNG进口量占比比较低,相对韩国、日本,天然气价格并不高,而日本、韩国天然气进口主要以LNG为主,价格比较昂贵,从LNG到岸价来看,日本、韩国天然气价格略高于英国,处于全球的顶部。

  日本、韩国跟欧盟比较类似,属于典型的化石能源贫瘠的国家,能源基本依赖进口,所以在此次能源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从电源结构来看,日本以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两者发电量占比65%,韩国以煤炭、核电、天然气为主,三者占比高达90%。日本天然气发电占比35%,韩国占比27%,天然气价格大涨明显推高天然气发电成本,但由于日本、韩国煤电比例也很高,并且韩国核电占比也高达28%,整体电价上涨压力相对弱于欧盟。天然气价格大涨推升电价的压力也日益凸显,从电源结构看,日本电价上涨的压力要高于韩国。

  从日本、韩国的有色金属产量来看,铜、锌、铅、镍产量在全球占比较高,铝、锡产量较低。日本、韩国铝消费量比较大,但生产主要以再生铝为主,原铝产量很低,而锡的冶炼主要在锡矿资源国,所以日本、韩国铝、锡产量较低。因为铝、锌、镍冶炼成本受电价影响较大,而日本、韩国的锌和镍占比合计分别为10.1%和8.9%,所以如果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锌和镍的冶炼企业成本压力会很大,后期有减产的可能。日本的住友镍,主要以菲律宾红土镍矿湿法项目生产的高冰镍为原料,来生产电解镍,而高冰镍到电解镍能耗并不高,所以日本镍供应受电价上涨影响也不大。

  3.2 能源短缺对有色品种供应影响排序:锌>镍>铝>铅>铜>锡

  从全球有色金属产量分布来看,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占比均较高。由于铜、锌矿企业在矿价博弈中,相对比较强势,铜、锌冶炼端利润相对较低,所以铜、锌矿资源国,基本以产矿为主,冶炼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欧美等消费国,铜生产国中,智利的铜冶炼产量占比较高。铅的冶炼厂分布也主要集中在消费国。

  电解铝冶炼成本主要在电价,所以电解铝的分布,基本与全球低电价区域的分布相一致,高电价的国家占比较低,这也与中国电解铝新产能的选址向西部转移类似。镍的矿原料和冶炼成本占比均较高,并且印尼政府政策变动频繁,所以镍冶炼的分布区域,既包括印尼、俄罗斯、加拿大等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包括中国、日本等消费国,锡和镍比较类似,矿资源丰富和消费国家是冶炼主要分布地区。

  有色金属中,铝、镍、锌成本受电价影响较大。从铝产量分布来看,电解铝分布在煤炭或者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些地区电价比较低,虽然今年化石能源紧缺,但化石能源生产国的价格并不高,像美国、加拿大的天然气价格在5-6美元/百万英热,折算成电解铝的电力成本约504美元/吨,而印尼9月的煤炭均价150美元/吨,折算成电解铝的电力成本857美元/吨,这些地区电解铝的电力成本并不是很高。印度电解铝产量全球占比约6%,目前印度电厂仅有4天煤炭库存,市场对印度煤炭供应担忧较大,印度煤炭资源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目前产量也在增加,但由于雨季运输不畅,电力供应比较紧张,干扰仍在。由于电解铝基本分布在电价较低区域,电价推动并不明显,高电价地区的电解铝可能会受影响,但产量很小,所以能源短缺对电解铝供应影响相对有限,但铝的高耗能特征,导致价格很容易受能源短缺冲击,后续关注印度煤炭供应情况。

  锌冶炼主要集中在消费国,目前欧洲、印度、日本、韩国等能源偏紧的区域,锌产量合计占比约37%,欧洲、日本、韩国高企的天然气价格,将推动电价上升,锌冶炼利润承压,后续若天然气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的话,锌行业的减产可能向日本、韩国蔓延。

  对于镍来说,主产地印尼煤炭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也较高,印尼是煤炭和天然气的出口国,能源短缺压力不大。从国内电源结构看,印尼电力以火电为主,电价主要取决于煤价,目前印尼煤炭价格并不高,9月份均价150美元/吨,镍铁生产企业自备电厂以煤电为主,加上镍铁、电解铝有一定利润,印尼电解铝、镍铁的供应受影响较小。其他地区,英国的4万吨/年的电解镍产量可能会受影响,日本和韩国镍冶炼成本受电价冲击较大,产量可能受影响,日本住友镍板主要以高冰镍生产,能耗相对较小,电价影响不是很大。

  铜、铅冶炼企业主要分布在消费国,这些区域能源供应也比较紧张,电价涨幅较高,但由于电力成本在铜、铅成本中占比较低,所以电价对价格的推动较弱,而锡主要分布在矿资源国,但由于电力成本在锡成本中占比较低,锡冶炼也主要分布在化石能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电价压力也比较小,锡供应受电价影响最小。整体上,海外能源短缺对有色金属供应影响顺序为:锌>镍>铝>铅>铜>锡。

(文章来源:中信期货)

文章来源:中信期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