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鉴定在什么地方鉴定 https://www.snsnb.com.cn/
资料图
直新闻:马克龙在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击败了极右翼对手勒庞成功连任一事,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确实,马克龙这次是以超过对手将近两成选票的绝对优势战胜勒庞赢得大选并成为过去20年来首位取得连任的法国总统的。但是,这一骄人的胜迹却难掩“胜之不武”的尴尬。
首先,这次选举的投票率创下了自196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法国选民投下了空白票,甚至拒绝参与投票,不仅如此,就在投票当天,法国还爆发了针对马克龙本人的大游行。
其次,连马克龙自己都承认,有不少选民投票给他,并不是因为支持他本人或是支持他的政策,而仅仅是为了阻止极右翼政客勒庞的上台。也就是说,对于很多法国选民来说,这次选举实际上是在两个烂苹果中挑选相对不太烂的那一个,最终选民抛弃了那个更烂的勒庞并且含泪选择了那个不太烂的他。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两个东西又在关键时候帮了马克龙的忙,其一是,俄乌冲突的爆发,激起了法国社会对被贴上了“极度亲俄”标签的极右翼势力勒庞的警惕与反感,并使得同样亲俄但程度上没有那么激烈的马克龙变得可以接受了;其二是,法国设计的两轮选举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马克龙的连任,因为这样一种选举制度设计,使得选民可以在第一轮投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个,而在第二轮投票中则可以淘汰自己不喜欢的那一个。然而即便如此,勒庞的得票率仍然史无前例地超过了四成,这代表着法国社会的右翼力量仍然在强势崛起,左右撕裂现象仍然异常严峻。
除此之外,对于勒庞来讲,这还是一场非常不公平的竞争。由于勒庞主张退出欧盟与北约,所以为了阻止勒庞上台,欧盟及其相关国家还打破了不得干预一个国家内部选举的铁律,主动支持了马克龙,并对勒庞下起了黑脚使起了绊子。德国总理朔尔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葡萄牙总理科斯塔在法国《世界报》联合发表评论文章,公开呼吁法国选民把票投给马克龙,并威胁法国选民说,如果勒庞胜选,其冲击力将不亚于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而欧盟为了防止法国的物价在选前进一步飙升从而不利于马克龙的选情,甚至刻意将禁运俄罗斯石油的措施推迟到了选后来公布。同时在正式投票的前几天,欧洲反欺诈办公室还出台了一份报告,指控勒庞及其政党“国民联盟”成员“挪用了欧盟资金”。
资料图
直新闻:那马克龙成功连任法国总统,又会对接下来的欧洲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在欧洲大陆上,法国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它是欧盟的创始成员国,也是欧盟的支柱国家之一。过去这些年来,正是因为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勉为其难地拆东墙补西墙,才使得一度处于离心离德状态下的欧盟能够勉强维持到今天。在这种情况下,假如这次当选的是勒庞不是马克龙,那先是经历了默克尔退出政坛后又经历了马克龙马失前蹄的欧盟,不仅会进一步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甚至会面临着分裂与解体的危机。这对于正在进行全力动员以应对俄乌冲突危机的欧盟来说,无疑会是当头一棒,反过来对于俄罗斯来说,则可以迎来分化瓦解欧盟的机会。
不过我同时认为,马克龙的成功连任,对于欧盟甚至是北约来说,仅仅是化解了一个即时的危机,它并不意味着欧盟与北约的前途从此就一片光明。大家知道,马克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领导人,他对地区与国际局势的关心要远远胜过对法国内政的关心,他不仅想进一步提振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甚至想要带领欧盟团结俄罗斯以摆脱对美国依赖,同时还想组建一支欧洲军来摆脱对于北约的依赖。然而,最终的事态发展,却完全走向了相反的方向。俄乌冲突的爆发,不仅使得马克龙企图劝和俄乌关系的努力变成了竹篮打水,使得马克龙想团结俄罗斯抗衡美国的计划彻底失败,而且它也等于是再度证明了一个事实,即欧盟的安全防务离不开美国更离不开北约。
也就是说,乌克兰危机表明,欧洲没有能力独自保卫自身,仍然离不开美国的保护伞,欧洲战略自主将变得更加遥遥无期。或者,至少是靠近俄罗斯的中东欧国家已经进一步强化了对美国与北约的安全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再度连任的马克龙将面临着一个世纪性的方向选择,是继续推进欧盟独立自主,还是无所作为顺势倒向美国?假如是前者,也就是马克龙仍然要强推“去美国化”与“去北约化”,那有可能导致欧盟内部的再度分裂,以及导致北约内部欧洲大陆国家跟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的英美国家的裂痕进一步加深。
作者丨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延伸阅读
欧盟松气,德总理率先庆贺!欧洲需要马克龙,但法国多地爆发抗议
根据法国多家媒体24日晚公布的出口民调结果,现任总统马克龙在当天举行的法国大选第二轮投票中获得58.2%的选票,击败玛丽娜·勒庞,获得连任。
马克龙夫妇
消息一出,欧盟国家几乎是全体“松了口气”。
因为勒庞政治立场极右,在大选期间就曾多次抛出极富争议的竞选宣言,包括但不限于“退出北约”、“与华盛顿和莫斯科保持同等距离”、“禁止穆斯林头巾”等等。
这些政策与欧盟的现行主流政治思想并不一致,因此,欧盟普遍的担心是,勒庞上位,会导致法国与欧盟渐行渐远,甚至“脱欧”。
面对俄乌冲突的影响和美国无处不在的压力,如今的欧洲更需要拧成一股绳,才能拥有国际社会上不容忽视的影响力,而作为欧盟的“带头大哥”,德法两国任一缺席,都会让欧盟举步维艰。
因此,在马克龙在胜选之后,欧盟三大机构——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领导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祝贺马克龙成功连任,颇有些“喜大普奔”的氛围。
而法国总统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说,德国总理朔尔茨第一时间致电马克龙,“这是总统接听的第一个电话,标志着法德两国友谊坚固”。
马克龙与朔尔茨
然而,在欧盟“松口气”的同时,法国国内的紧张气氛却并没有得到半分消解。马克龙胜选当晚,法国多地就爆发示威活动,甚至一度演变为示威者与警方的暴力冲突。
据法国“3TV”报道,在巴黎、马赛、里昂、图卢兹等多地,抗议者向警方投掷物品,而警方则使用催泪弹回应。
在巴黎,抗议人群聚集在共和国广场标志性的共和国纪念碑前,大喊反对口号,还有人在雕像上涂抹政治标语;在法国西南部城市图卢兹,人们也聚集在街上,在公共垃圾桶点火;东南部的法国第三大城市里昂,抗议者们放出信号弹,在红色烟雾中游行示威。
现场图
从抗议人群所呼喊的口号和手上举着的反对标语来看,他们反对的不只是马克龙,也包括勒庞。
其实,早在4月16日投票开始前,巴黎就爆发过万人大游行,高喊“不要马克龙,也不要勒庞”,多家媒体在结果出来之前也预测,此次选举的投票弃权率将达到196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法国人不喜欢勒庞,同时也并不支持马克龙。
事实上,这样的状态已经成为近年西方大选的普遍痛点——大多数时候,候选人都在“比烂”,而选民往往只能两个糟糕的选择当中选择相对不那么糟的一边。
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在疫情、经济下行等问题的影响下,全球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民众都迫切期盼“天降猛士”来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在法国人看来,无论是马克龙还是勒庞,都“不够好”。
资料图
马克龙胜选后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发表讲话,感谢选民支持和信任之后,也坦言承认,法国社会陷入怀疑和分裂,许多人投票给他只是为了把勒庞排除在外。他随后表示,将在接下来任期内解决许多法国人面临生活水平下滑的问题,并称自己“不再是某个阵营的候选人,而是所有人的总统”。
然而,要实现自己的承诺,马克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